谈谈语言中的映射现象

今天是个好日子,所以我觉得写一篇博客谈谈自己最近对语言中映射现象的想法。什么是映射呢?我们在初中数学课上就已经学过,它是指两个元素集之间元素相互“对应”的关系。什么是语言学中的映射关系呢?就是说不同语言词语之间的对应关系,有一对一,多对多,一对多,多对一,还有些词语在一个语言中存在,在另一个语言中却需要一个很复杂的句子来叙述甚至完全无法描述。

事情是这样的,我有个美国朋友Jason,一个越南朋友Lily,我们都住在巴黎。后来Jason到纽约了,刚走第二天Lily就问我:“When will Jason come to New York?”我当时大惊,思索了很久没有相同她在说什么,我们不是在巴黎么?Jason不是去纽约了么?什么叫来纽约?然后我回想了一下她生活中说的英语,好像哪里不太对,似乎她从来分不清go和come,而且像这样的问题换成go好像也有点不太对,arrive什么倒是有点对头。

回家我一拍大腿,是不是越南语里come和go是同一个词啊?这个我知道,越南语有一个đi,还有一个đến。正好系里有个越南哥们儿,语言大师,我来向他请教一下。在这里引用一下他的原话:

"đi" is translated more as "go"
"đến" is the most used translation "come"
but in some context, "đi" can be translated as come 
for example: Đi với tôi nhé? - "Come with me?"
"đến" can also be used in other meaning
For example: Đến đâu rồi? - "Where are you?" (usually when you ask your friend to come over and they are a little late)
it's very complex in conversation
sometimes both words can be used just to mean one thing as well: Tôi đi đến Baldwin rồi. -- "I arrive in Baldwin." (but the "đi đến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"arrive") 

越南哥们儿很热情地解答了我的问题,原来这俩词确实生硬译成“来”或“去”的时候有相通的地方,但表示“到”的时候可以通用。这点与汉语很相似,如果我们将“他什么时候来北京”与“他什么时候去北京”弄混了,一定是很奇怪的,但如果我们说“他什么时候到北京?”就可以同时表达两个意思了,甚是有趣。

汉英一对多的现象常查找汉英词典的朋友应该很常见,一个汉语词总有几个英语词与之对应。比如汉字“义”,英语中正义作“justice”,情谊作“relationship”,意义作“meaning”,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著名格言“Choose the right.”翻译成汉语竟然也可以言简意赅为一个“义”,不得不赞叹汉语的博大精深。同样的例子还有“看”:look, watch, see;“大”:big, large等,在此不再赘述了。

汉英多对一的情况也很多,比如网络常用词turf,在英语中只是一个词,在汉语中却可以表示草皮、泥炭、跑马场等看似完全不相关的意思。小学生学英语经常被洋人困惑,为什么洋人干什么都是“玩”?弹钢琴是play,打篮球还是play,放音乐也是play,业精于勤荒于嬉啊!至于汉语的uncle分为叔伯舅,aunt分为姑婶姨,这可都够来华洋人喝一壶的。

还有些词汉语有,翻译成英语简直没法弄。前两天和洋人说满洲美食酸汤子,琢磨了半分钟硬是没琢磨出来英语怎么翻译,你说这东西是酸的汤子吧,不完全是,你说是酸汤的子吧,那更不是了。索性直接音译给他们,很明确告诉他们,这东西太高档你们这里没有。同样的还有侧福晋,你说是小老婆吧,她不是,你说是情妇吧,更不是,这些词一和洋人说起来我就抓耳挠腮。

很多人在国外生活久了回国会中英夹杂说话,招致他人反感,殊不知有的时候真的挺无奈,不夹杂不行啊。有的词外语有,汉语真没有。过去洋人流行一种发型,叫做mullet,这次原本是胭脂鱼的意思,翻译总不能叫胭脂鱼发型吧?您看了下图就知道这发型有多不像胭脂鱼了。

Alt

德语有一个非常常用的词,竟然在英语与汉语中都没有。德语中“doch”一词表示双重否定,比如咱俩吵架,我说:“烤鸡好吃。”你说:“不,炸鸡更好吃。”这时候按照汉语习惯我应该说:“不,还是烤鸡好吃。”但我个人总觉得重复一遍你说的“不”字总有些理亏,没压住你,德语这个双重否定就派上用场了:“Doch!还是烤鸡好吃!”你看这样反驳多带劲儿?可惜这一个词我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没有找到较好的替代品,每当想用但对方又不会德语的时候就要憋的全身发汗。

当然,除了这些映射不对应的情况,其实还有很多巧合,在文末举两例

轻如鸿毛 : as light as feather
趁热打铁 : strike the iron while it is hot
Tian Zheng /
Published under (CC) BY-NC-SA in categories linguistics  tagged wit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