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天我在读一本很有趣的书,书名叫《思维的乐趣》。我这人既不爱数学也不爱统计,但这本书偏偏是说他们的。做信息技术数学用的不多,但是做计算机科学有的时候是真的不得不学习一些。书里很多内容让我产生很多思考,在这里记录一下。作者顾森,是北大应用语言学专业的,拜读他的大作十分佩服,不知道他是否有出国深造的打算。
社会学是应用心理学,心理学是应用生物学,生物学是应用化学,化学是应用物理学,物理学是应用数学。——顾森
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生活中的数学,第一节说的是概率论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撒谎,真的很有意思。
他先举例大学朋友联机打游戏,有一位打得一般。有一天他彻夜未归,大家便怀疑他偷偷去网吧练了一夜。结果他说自己与女朋友看通宵电影去了,还拿出了电影票。大家又开始怀疑他的电影票是买了别人的散场票根得来的。
接着他引用了贝叶斯(Bayes)定理
P(A|B)=(P(B|A)*P(A))/P(B)
由此他通过统计学的方法,得到了生活中提高撒谎成功几率的应用。具体内容请详见他博客的链接,因为版权原因我就不详细赘述了。
原本我是把这本书当作睡前读物,心想数学嘛,肯定越看越困,一会儿就睡着了。谁知这本书越看越让人爱不释手,后来我竟然拿着笔记本各种证明推广。
书里的例子是通过一样证据(B)证明自己没做某件事(A)。例子举得十分巧妙,引人思考。
同样,通过小小的变化,我们也可以通过一样证据(B)证明自己做了某件事(A)。比如:
P(A): 我说美国总统熬粑粑给我题词“一帆风顺”
P(B): 我引入证据总统题词原件一张
P(A|B): 我拿出证据后,大家相信我的概率
P(B|A): 我说总统给我题词后拿出证据的概率
可以看出,在这里比较重要的是A | B。因为一般我和大家吹牛逼,直接说A,大家觉得概率太低,不相信。我引入B来让大家相信,此时大家思考的概率是A | B,我有B作为证明时,A发生的概率。A | B的概率越大,大家越容易相信。 |
从贝叶斯定理P(A | B)=(P(B | A)*P(A))/P(B)中我们可以看出:P(A | B)与P(B | A)及P(A)成正比,与P(B)成反比。所以要提高P(A | B),我需要提高P(B | A),P(A),降低P(B)。 |
在我的例子中,首先我要提高我说总统给我题词后拿出证据的概率。那就是拿出证据要果断,一说完就拿出来,别扭扭捏捏找半天,大家一怀疑,P(B | A)就下去了。第二是提高我平时做人的人品,我说熬粑粑给我题词大家倾向于相信我的话,而不是怀疑。第三是平时少没事儿伪造证据,别一还没拿出证据大家就觉得我吹牛逼窦有伪造证据,那就是P(B)太高了。 |
结合他书中的例子,如果要通过一个证据证明自己没有做什么事儿,第一是证据不能太轻易拿出来了,要拖拖拉拉,显得没有做好准备。第二是平时要提高人品,说自己没做这事儿大家更容易相信。第三是平时提高一下收集证据的爱好。
本着__不__支持大家撒谎的原则,我把这件事儿总结一下。利用贝叶斯定理撒好谎有如下三条原则:
1. 人生如戏,全在演技。现场情况要会随机应变,根据情况及时针对立刻拿出证据或扭捏拿出证据。
2. 做诚实的人!大家平时相信你,你在紧急关头才更有机会。
3. 这个不太好准备,因为没有办法预见未来的情况下不知道未来会需要什么证据,会用在什么情况下,应该多准备还是少准备。所以首先平时要多给自己留后路,大部分事儿要秘密做,别让人摸清规律;再就是撒谎时随机应变很重要,需要立刻拿出的证据就挑大家不觉得你平时有的,需要扭捏拿证据的时候就要拿出大家觉得拿出来很平常的。
个人总结了这么三条,还是不推荐大家撒谎的。十诫中很重要的第九诫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下:
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。——《出埃及记20章16节》